長期的連作會使土壤養(yǎng)分失衡、病蟲害加劇等問題日益突出。而輪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為響應國家三農政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牡丹學院)“煙-薯”共富,河洛飄香實踐團的同學們于2025年7月27日前往洛陽洛寧縣煙草工作站和王村紅薯田推廣煙薯輪作增產模式,針對長期連作導致的土壤退化問題,團隊將課堂所學知識變?yōu)閷嵺`真理,推動煙薯輪作這一綠色種植模式落地生根。

一、步履丈量:解碼煙薯輪作
2025年7月27日,在王村連片的煙薯套種田中,實踐團開啟全方位勘探矩陣:實踐團成員化身農業(yè)"偵察兵",在專業(yè)教師指導下開展實地調研。他們細致記錄作物生長數據,精準測量植株長勢,將專業(yè)知識真正寫在廣袤田野上。他們以實踐出真知,用眼睛觀察煙株顏色和紅薯生長狀況,用雙手測量植株長勢和體積大小。

二、智慧星火:散播技術之光
團隊成員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知識,通過現場示范、技術講解等方式,向農戶傳授脫毒薯苗培育、水肥一體化管理等現代農業(yè)技術。特別是針對當地種植特點,重點推廣了滴灌技術和科學施肥方案,讓科技為農民做到切實服務。

三、身體力行:孕育雙贏果實
田間地頭,智能檢測設備與傳統(tǒng)農具交相輝映,勾勒出新時代科技助農的生動圖景。實踐團也在提前在當地做了充分調研,為當地量身定制了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解決方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實踐團成員以當地特色農業(yè)為基礎,對煙薯等主要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調研,并且對高效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合理施肥等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給出了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次實踐,是用科技改變生活的實干。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牡丹學院)師生用知識服務土地,把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助農實效,讓脫毒薯苗與煙薯輪作技術“落地生根”。河科大學子用專業(yè)特色扎根解決鄉(xiāng)村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