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11日,無錫學院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芯”志愿服務隊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奔赴安鎮(zhèn)錦安社區(qū)與羊尖鎮(zhèn)南村,開展以“中國芯”為主題的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此次活動聚焦芯片知識科普與精神傳承,通過理論講解、實驗演示、創(chuàng)意繪畫等多元形式,為當?shù)睾⒆娱_啟芯片科技啟蒙之門,厚植科技報國種子。
實驗里的科學啟蒙
活動期間,志愿服務隊精心策劃芯片知識科普與實驗展示環(huán)節(jié)。隊員們化身“科技講師”,用貼近孩子認知的通俗語言,拆解芯片基礎認知、功能作用與材料構成等知識。借助面包板搭建電路,配合邏輯門知識演示,將抽象原理可視化——把“與門”類比成“開門需滿足雙條件”,“或門”比作“開電視滿足單一條件即可”,生動類比讓晦澀知識變得直觀易懂,成功激發(fā)孩子們對芯片科技的好奇與探索欲,在幼小的心靈里播下科技探索的種子。
畫板上的芯片夢想
繪創(chuàng)意繪畫活動接續(xù)開展,成為孩子們釋放想象的舞臺。隊員們引導孩子跳出“芯片=冰冷元件”的固有認知,鼓勵他們將芯片創(chuàng)意轉(zhuǎn)化為“芯片花園”“芯片城堡”等奇妙場景,以斑斕色彩描繪心中的芯片世界。繪畫之余,隊員們講述張汝京、鄧中翰等芯片先輩故事,以及黃敞、李愛珍等科研者的感人事跡,讓孩子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理解芯片研發(fā)背后的執(zhí)著堅守,感悟先輩們科技報國的熱忱,讓“芯片夢”與“報國心”在繪畫里悄然交融。
科技強國的青年擔當
此次三下鄉(xiāng)實踐,不僅是知識科普,更是精神傳承的橋梁。中國“芯”志愿服務隊隊員表示,作為青年一代,將以芯片先輩為榜樣,主動肩負科技強國使命。未來會持續(xù)奔走在科普一線,把紅色科技火種播撒到更多角落,讓更多青少年關注芯片、熱愛科技,以青春力量助推科技創(chuàng)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科技根基,讓“中國芯”在青年接力中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活動雖已落幕,但“以芯育人、以文化人”的影響仍在延續(xù)。無錫學院中國“芯”志愿服務隊用行動詮釋青年擔當,讓芯片知識“落地”、先輩精神“扎根”,為鄉(xiāng)村青少年科技啟蒙寫下生動注腳,也為高校學子投身科普、服務社會樹立了實踐范本。(通訊員:景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