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國之棟梁的報國情懷可觸可感?如何讓深奧的科學探索故事直抵童心?今年暑期,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青綠希望之碧野尋蹤社會實踐隊,化身“編劇”與“導演”,將情景劇課堂搬進河北易縣圖書館和保定滿城區(qū)中學校園。他們以“大先生”精神為魂,以創(chuàng)新情景演繹為橋,深情講述了周守為、薛其坤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奮斗人生,為基層學子帶來沉浸式的“思政+科普”雙重盛宴,在少年心中種下愛國與創(chuàng)新的種子。
易縣圖書館學生合影(圖片來源:實踐隊供圖)
碧海丹心:一場風浪中的科研“戰(zhàn)地會議”
在保定市滿城區(qū)方順橋鎮(zhèn)第一中學的初中課堂,海洋油氣工程專家周守為院士“碧海丹心,能源報國”的故事,被濃縮成一場驚心動魄的《深海攻堅》情景劇。實踐隊員們精準切入周院士團隊面臨的關鍵抉擇點——南海邊際油田開發(fā)的生死時速。
“科研新銳小李”手持模擬數(shù)據圖,激情澎湃地展示新一代水下生產系統(tǒng)藍圖:“效率提升40%,這是打破封鎖的鑰匙!追加15%投入,三個月極限測試,值得一搏!”
“項目主管老張”眉頭緊鎖,敲擊著虛擬的預算表和進度板:“平臺爬坡期,每一天都是真金白銀!成本紅線已亮燈,工期拖延誰來擔責?現(xiàn)有方案更穩(wěn)妥!”
“安全專家王工”調出南海實時風浪數(shù)據模型,警報聲仿佛在教室回響:“深海不是實驗室!極端波高、強腐蝕環(huán)境,新系統(tǒng)未經驗證,一個閥門失效就是生態(tài)災難!”
最終,“周守為院士在爭論中沉穩(wěn)起身,目光如炬:“國之所需,我輩所向。創(chuàng)新不能停,風險更要控!劃撥20%預算,在近?煽貐^(qū)搭建1:1試驗平臺,同步極限環(huán)境測試與成本優(yōu)化。三個月,我們要答案,更要安全!”決策落地,掌聲雷動。
這場高度還原科研決策現(xiàn)場的情景劇,不僅展示了深海油氣開采的世界級難題(如極端環(huán)境適應性、超高成本控制),更讓抽象的“能源報國”具象化為一次次的技術突圍、風險權衡與責任擔當。當結尾處“把論文寫在祖國海疆”的誓言響起,孩子們仿佛看到鉆井平臺在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深刻理解了周院士團隊如何用“敢為人先的闖勁”與“如履薄冰的嚴謹”,托舉起國家能源安全的脊梁。
《深海攻堅》情景劇現(xiàn)場:隊員扮演項目團隊激烈討論(圖片來源:實踐隊供圖)
追夢無阻:一千次失敗壘起的科學高峰
轉向易縣圖書館的小學課堂,實踐隊為孩子們鋪開了一幅充滿詩意的科學畫卷——薛其坤院士“追夢無阻,量變人生”的攀登之旅。這里沒有激烈的爭論,卻有著靜水流深的力量。
隊員們用生動的比喻,將量子反;魻栃陌l(fā)現(xiàn)形容為“在宇宙的琴弦上尋找最完美的共振”,而苛刻的實驗條件則是“讓一粒電子在比發(fā)絲細萬倍的‘巖石迷宮’里走出精確舞步”。
“實驗室的日與夜”場景中,隊員們化身薛院士團隊,用象征性的動作重復著“制備-測試-記錄”:燈光暗下又亮起,模擬晝夜交替;“失。”的提示牌一次次舉起,隊員們卻眼神堅定,立刻圍攏“優(yōu)化方案”。當?shù)?001個“樣品”數(shù)據在屏幕上亮起成功的綠色光芒時,全場爆發(fā)出小小科學家們由衷的歡呼。
“7-11先生”的剪影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清晨微光中第一個推開實驗室大門的背影,深夜路燈下最后一個離開的疲憊卻滿足的腳步。“科學家是幸福的職業(yè)”——這句薛院士的肺腑之言,通過隊員溫柔的講述和專注的神情,傳遞出探索未知的純粹快樂。
薛其坤的故事,讓孩子們看到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由無數(shù)個枯燥日夜和上千次失敗“堆砌”而成。“失敗一次,就優(yōu)化一次;再失敗,再優(yōu)化!”的執(zhí)著精神,以及“量變積累終促質變”的樸素哲理,通過具象化的實驗場景和情感充沛的講述,化作激勵孩子們不畏挫折、專注積累的溫暖力量。
實踐隊員在易縣圖書館為小學生講述薛其坤院士故事(圖片來源:實踐隊供圖)
創(chuàng)新破壁:從“聽故事”到“入故事”的育人躍遷
“碧野尋蹤”實踐隊的創(chuàng)新之處,不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準的受眾洞察與深度的精神解碼。
分層設計,精準滴灌:針對初中生思維活躍、渴望深度參與的特點,周守為情景劇強化矛盾沖突與決策思辨,引導其理解國家戰(zhàn)略需求下科技工作者的復雜考量;面向小學生認知特點,薛其坤故事則突出形象比喻、情感共鳴與重復中的力量,用詩意語言包裹深刻哲理。
幕后深耕,專業(yè)打底:為真實還原科研場景,隊員們提前數(shù)周研讀院士專著、技術論文,咨詢相關專業(yè)師生,確保科學細節(jié)嚴謹(如南海環(huán)境參數(shù)、量子實驗原理的通俗化表達),連情景劇中使用的“數(shù)據圖”“預算表”都力求仿真。
從觀看到共情:課后,方順橋一中的學生圍著“院士”扮演者追問:“如果測試失敗了怎么辦?”易縣圖書館的孩子則認真地在日記本上畫下“1001次實驗”的小格子。一位帶隊老師感慨:“情景劇把‘遙遠的榜樣’拉到了孩子身邊。他們不僅聽到了故事,更‘經歷’了抉擇,感受到了那份堅持的溫度。”
方順橋一中的學生詢問“院士”扮演者(圖片來源:實踐隊供圖)
這堂行走的“大思政課”,以情景劇為舟,載著“大先生”們“以身許國”的赤誠、“十年磨劍”的堅韌與“敢攀高峰”的膽識,駛入青少年的心港。當周守為的“海疆論文”與薛其坤的“量變哲學”在孩子們閃亮的眼眸中交匯,我們看到,“碧野尋蹤”播下的不只是一顆顆科學的種子,更是以創(chuàng)新精神傳承報國志向的火把,照亮少年前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