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曲阜師范大學“化啟新章,工潤社會”實踐隊走進了位于山東省高唐縣風景秀麗的魚邱湖北岸的孫大石美術館,開展了一場充滿藝術氛圍的參觀學習活動,深入領略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濃厚的文化底蘊。

孫大石美術館由高唐縣人民政府和著名山水畫家孫大石先生于1992年共同投資興建,后經多次擴建,現(xiàn)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整體為青磚仿古二進庭院式風格,建筑古樸典雅,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本身就宛如一件藝術品。一踏入美術館,實踐隊成員就被這里的藝術氣息所感染。
首先來到展廳。館內收藏并長年展示著孫大石先生的精品畫作、80多件珍貴文物,以及他與諸多名家的交流作品。創(chuàng)作年限跨度大,從1943年到1995年不等,作品體裁豐富多樣,涵蓋國畫、書法、水彩、布上水墨畫、速寫等。隊員們站在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前,不時發(fā)出陣陣贊嘆。孫大石先生獨特的潑墨山水意境深遠,其筆墨間的磅礴氣勢和深邃內涵,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博大精深。

穿過展廳,轉角處一方巨硯赫然入目,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硯”。硯長4.43米,寬2.62米,重達十噸,由整塊巨石雕琢而成。八十七條龍盤踞其上:三條大龍象征直轄市,二十八條中龍代表各省自治區(qū),五十六條小龍寓意五十六個民族,黃河奔騰、長城蜿蜒、蒼松挺立、瑞云繚繞……每一刀雕刻皆精妙絕倫,將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團結凝聚于石間。撫摸硯臺粗糲的紋理,仿佛觸摸到千年文明的脈搏。此硯由河北匠人傾心相贈,與館內其他千姿百態(tài)的石硯共同構成“硯之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孫大石美術館不僅是藝術殿堂,更是精神的歸處。自1996年開館以來,這里接待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舉辦了眾多書畫展覽,成為高唐縣對外交流的窗口。先生將畢生珍藏無私捐贈,捐資設獎學金,以藝術反哺家鄉(xiāng),這種文化情懷,讓美術館超越了空間的局限,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離館時,夕陽斜照琉璃瓦,檐角紅光流轉,仿佛為這座庭院添上一層金色畫框;赝“孫大石美術館”匾額,字字蒼勁如松,亦如先生一生:歷經風雨,終成大家。此行觀畫、觀硯、觀庭院,更觀一顆赤子之心——以筆繪山河,以硯承文明,以庭院藏天地。孫大石美術館,確是一處值得靜心慢游的“畫中桃源”。
此次參觀既豐富了隊員們的文化生活,拓寬了藝術視野,也增強了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未來,實踐隊還將繼續(xù)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探索與學習中不斷成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