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文物古與今,尋求發(fā)展創(chuàng)與新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曾如是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存在割裂、難以融合的問題引起廣泛關(guān)注,如何在新時代繼承好、發(fā)揚好傳統(tǒng)文化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河南衛(wèi)視圍繞博物館進行的探索嘗試為文化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創(chuàng)新之路。為進一步了解中原悠久歷史文化,探索文化創(chuàng)新新途徑,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尋跡中原實踐隊于7月25日來到周口市博物館開啟文化探索之旅。
方寸之間,一覽千年。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凝結(jié)著記憶,是看得見的民族精氣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與脈。周口市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宛丘之上—周口歷史文物陳列》,共分為“人文肇始”“大道幽微”“三代華章”“莽原鴻爪”“逐波興埠”五個部分,記錄了從遠古時期的原始文化到明清時期周口三川匯流、漕運興埠的歷史,實踐隊員依次參觀這五個部分,隔著展柜與文物對視,文物無言但又仿佛有聲,似是在講述著一個穿越千年的故事,在周口市博物館,實踐隊員用眼睛看文物、用心感受文物,與文物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相遇,對文物背后蘊含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悠久的中原文化也有更深的感受。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通過此次博物館之行,實踐隊員切實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燦爛歷史與多彩文化,同時實踐隊員也通過搜集資料的方式找到了使文物“解封”的鑰匙:從《唐宮夜宴》把博物館里的唐俑搬上舞臺,到“唐朝小胖妞”在《博物館奇妙夜》中穿梭于博物館,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河南衛(wèi)視變躺在博物館里的文物為當下大火的“流量密碼”,生動詮釋了“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
守護文化瑰寶,中原兒女在行動。此次社會實踐之行一方面讓實踐隊員對于悠久的中原歷史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實踐隊員思考在新時代下如何更好地傳承中原文化,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走好未來的文化傳承路。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wǎng) 來源:大學生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