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脫貧故事,悟脫貧精神
2023年7月10日15點40分,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在廣州市黃埔區(qū)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名為《從懸崖到天堂》的思政課堂,旨在加深社區(qū)青少年對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略的了解,通過介紹四川懸崖村的歷史特點,到講解脫貧措施及成果的方法,從脫貧攻堅的這一實例中讓社區(qū)青少年了解到祖國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及祖國對人民的重視,強化社區(qū)青少年的愛國之心。
課程開始前,主講人李嘉婷首先提問同學們上學的方式,再將同學們的上學方式同四川懸崖村的孩子們的上學方式作對比,吸引小朋友們的關注的同時引出課堂講解的對象——四川懸崖村。本次課程時長為40分鐘,在課程的第一部分,主講人從“地理條件、居住環(huán)境、教學水平”三個方面闡述了四川懸崖村的貧困背景。在這一部分中,主講人通過講述懸崖村中的人物“歡歡”的故事,在歡歡的點滴生活中,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巧妙地讓小朋友們了解到懸崖村的“不通電、不通網(wǎng)、收入微薄”等貧困現(xiàn)狀,同時,主講人利用同學們對樓層高度約為3米的認識,讓同學們對懸崖村1000米的高度有了較為清楚地認知。此外,主講人在歡歡的故事中還提及了“扶貧書記”這一人物,為后續(xù)剖析扶貧書記精神埋下了伏筆。更值得一提的是,主講人運用獎勵機制,對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獎勵,讓同學們能夠在課堂中更加投入。
緊接著,主講人帶著同學們從四川懸崖村的貧困現(xiàn)狀中概括出了懸崖村的貧困原因,并得出了“扶貧,勢在必行”的結論,這時,課程也進入了下半段內(nèi)容,主講人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國家為懸崖村脫貧采用的戰(zhàn)略,例如將“收入”一詞用簡單的“賺錢”等詞語做替換,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國家脫貧的政策及措施,同時將脫貧成果與措施一一對應,讓同學們感受到扶貧方法的正確性及實用性。在課程的最后,主講人系統(tǒng)地講述了扶貧的全過程,并特別將扶貧書記下鄉(xiāng)的環(huán)節(jié)拎出,帶領同學們一起感悟扶貧書記的“奉獻精神、不放棄精神、服務精神”,鼓勵同學們以扶貧書記為榜樣,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認識和價值觀。
脫貧攻堅是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經(jīng)之路,是我國近年來的一大重要舉措!稄膽已碌教焯谩氛n程的開展,讓小朋友們見證了懸崖村人民的生活從最初的艱苦到天堂一般的轉(zhuǎn)變,從而對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強化個人的愛國之心。
撰稿人:李嘉婷
初審人:永和服務隊隊長層
復審人: 郭綺琪
終審人: 李染夢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
來稿時間:2023年7月10日
作者:李嘉婷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