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引導青年在實踐中感悟民族團結和戍邊精神的時代深意,福州大學劉敏榕工作室“旗幟領航:中華民族一家親”實踐隊聯(lián)合福建醫(yī)科大學“青春醫(yī)路·閩疆情”實踐隊走進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克伯克于孜鄉(xiāng)團結村,共同開展“紅領巾小課堂”活動,青年學子通過衛(wèi)國戍邊、民族團結故事、推普教學、愛國教育、文化交融等系列課程,以青春行動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使命,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邊疆大地上。
課堂伊始,實踐隊隊員蘇比努爾・庫爾班聚焦林則徐、左宗棠的戍邊史料,生動講述了先輩們護疆壯舉。“邊境線就是生命線”的鏗鏘話語,讓孩子們眼中泛起敬畏的光芒,衛(wèi)國戍邊的信念如種子般在心田悄然扎根。緊接著,實踐隊隊員松格拉・托合塔孫以“各民族心手相牽”的溫情場景為切入點,講述吳秀芳跨越民族情誼的動人故事,讓孩子們深刻理解:民族團結是戍邊守疆的堅實根基,唯有同心同德,方能筑起堅不可摧的邊疆防線。
實踐隊隊員蘇比努爾·庫爾班講述衛(wèi)國戍邊課程
隨后,實踐隊隊員帕孜娜・帕熱哈提則通過設計趣味互動環(huán)節(jié),將普通話教學與普法知識相融合,引導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提升語言應用能力。當各民族孩子們齊聲說出“語言通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才能更加緊密”時,生動展現(xiàn)了語言作為橋梁的作用——不僅讓衛(wèi)國戍邊的信念得到更順暢的傳遞,更讓民族團結的力量進一步凝聚,為邊疆戍邊教育注入了鮮活的青春動能。
實踐隊隊員帕孜娜·帕熱哈提進行普通話教學
課堂尾聲,實踐隊隊員身著絢麗的民族服飾,先后演繹哈薩克族舞蹈《黑走馬》、蒙古族舞蹈《白馬》等經(jīng)典曲目。靈動的舞姿與悠揚的旋律引發(fā)孩子們陣陣歡呼,隊員們隨即化身“小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學跳民族舞、共唱愛國歌。當《紅旗飄飄》的熟悉旋律響起,各族小朋友齊刷刷舉起手中的小紅旗,稚嫩卻嘹亮的歌聲在教室內回蕩,不同民族的身影在紅色旗幟的映襯下緊緊相依,畫面暖意融融。實踐隊隊員們與孩子們載歌載舞,歡快的笑聲與明快的舞步交織在一起,恰似一朵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在現(xiàn)場悄然綻放。
實踐隊隊員與小朋友們共唱《紅旗飄飄》
本次“紅領巾小課堂”以衛(wèi)國戍邊教育為主線,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將民族團結故事與推普教學巧妙融合,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守疆愛國的種子。未來,實踐隊隊員們將持續(xù)依托此類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深化語言推廣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為筑牢邊疆民族團結根基貢獻青春力量。
(文/帕孜娜·帕熱哈提、松格拉·托合塔孫 圖/木拉格爾·努爾江、馬曉宇 審核/祖力胡馬爾·吐爾遜、劉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