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而歸,不負“鄉(xiāng)”遇
2024年7月8日-7月14日,邵陽學院“非遺儺戲,鄉(xiāng)韻共賞”鄉(xiāng)村振興促進團在城步苗族自治縣桃林村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團隊通過在桃林村深入調研鄉(xiāng)村振興現(xiàn)狀,探索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傳播與傳承民間音樂譜寫了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嶄新篇章。
非遺探秘之旅,小伙伴滿載而歸。
羅依晗感悟
衷心感謝每一位團隊成員的鼎力相助與無私支持,讓我作為團長在這次活動中能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與順暢,壓力大大減輕;赝ツ甏藭r,我已圓滿結束個人任務,而今雖有兩篇內容尚待完善,但我深知,有我們這個大團體在,定能給予我必要的推動與鼓勵,共同跨越這一小挑戰(zhàn),繼續(xù)前行。
江棱感悟
這次三下鄉(xiāng)活動,不僅讓我領略到桃林村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觀,更讓我深刻理解了儺戲這一非遺文化,也認識了慶鼓堂的傳承人“羅仕榮”先生為我們團隊展現(xiàn)的苗族特有的民族歌舞表演。通過這些非遺傳承的藝術家們?yōu)槲覀冋故镜闹袊鴤鹘y(tǒng)民間藝術,我們也在思考面對傳統(tǒng)文化所面臨的挑戰(zhàn),如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和傳承本土非遺文化成為我們必須深思并努力的方向。
杜夢瑤感悟
通過本次三下鄉(xiāng)活動,我有很多收獲與認識,比如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學會在公眾號上運營與新聞稿的發(fā)布;跟隨著周老師學習,改稿間意識躍升;團隊之間非常溫馨,互幫互助。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要繼續(xù)激勵自我改進。
鄧雪雪感悟
在三下鄉(xiāng)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非遺儺戲,我有幸跟隨周老師一起去采訪了當?shù)氐姆沁z傳承人羅仕潔師傅、師傅雖已年過八旬,但精神矍鑠。在現(xiàn)場熱情的給我們演唱了五、六首歌,在閑聊時,師傅的話語間流露出對徒弟離鄉(xiāng)、技藝無繼的深深憂慮。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師傅心中的那份無力感,那是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即將失傳的深深憂慮。這份憂慮,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讓我無法釋懷。我更加明白自己要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為保護和傳承這份寶貴的非遺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凌英姿感悟
印象最深刻的是儺戲的表演,當看到儺師傅緩緩帶上面具的那一刻,讓我內心涌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敬畏之情。儺舞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視覺沖擊力,那跳躍的舞步、激昂的鼓點,雖令人熱血沸騰,但更觸動人心的是它所承載的文化重量。每一幕、每一拍,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緬懷、對生活的祈愿,以及對未來無盡的憧憬。讓人在震撼之余,也不禁陷入深思。
張燦麗感悟
通過非遺儺戲三下鄉(xiāng)的調研活動,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內涵。并且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給我?guī)砹嗽S多感觸,并且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不斷開拓我的視野,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將積極承擔起繼承非遺文化的責任,讓非遺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劉冠義感悟
在這此“三下鄉(xiāng)”過程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的團隊合作,我們是來自不同個體的八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團隊意識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在這次“旅程”中我們每個人相互協(xié)作,共同努力,心懷團隊精神,不管是采訪當?shù)鼐用駮r,還是升起炊煙一起做飯,還是晚上一起修改新聞稿,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做好自己該做的那一部分,每一天都感覺充實而快樂。
楊毅帆感悟
這次三下鄉(xiāng)之旅,最觸動我的莫過于那些年邁的儺戲師傅們,他們不遺余力地為我們演繹著苗族儺戲,那份堅持與熱情令人動容。然而,在深入觀察后,我發(fā)現(xiàn)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傳承人稀缺的困境。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苗族人,我深感慚愧,直到18歲才知曉苗族儺戲的存在,這無疑是文化傳承與宣傳上的不足。因此,我認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加大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欣賞并參與到傳承中來,共同守護這份古老而璀璨的文化遺產。
三下鄉(xiāng)的時光雖短,但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是永恒的。我們相信,此次三下鄉(xiāng)的所獲所得,終將成為我們大學生活值得翻炒的韻味記憶!
文字:凌英姿
編輯:鄧雪雪
審稿:周曉巖
單位: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赴城步苗族自治縣桃林村“非遺儺戲,鄉(xiāng)韻共賞”鄉(xiāng)村振興促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