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青年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激勵青年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講好“榜樣故事”、學好“榜樣人物”、傳好“榜樣精神”,進一步更加堅定地為黨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7月18日下午,材料工程學院“兩彈一星”薪火傳,“匠心鑄夢”正當時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舊址和221基地一分廠舊址,訪談楊菊春姐姐和一名從事核工業(yè)企業(yè)的老兵,通過走訪、交流、訪談等方式,聆聽他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那段艱苦歲月,學習他們幾十年跟黨走的正直信念,以今日觀昨日,感悟先鋒精神;以當下期明日,汲取前行動力。

實踐團成員陳蕾:參觀完地下指揮中心,我的內(nèi)心只是感慨感慨那些科學家們的艱辛。聽聞楊姐姐的講解和一些故事之后,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釋懷,我在想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真的很容易嗎?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艱辛的生活,有何資格說當時的生活沒意思?在那個年代,在那個沒意思的時代,正是這些先輩們可以做一個腳印,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就像楊姐姐說的“正是這樣一個沒意思的地方,創(chuàng)造了我們現(xiàn)在有意思的生活”。楊姐姐給我們講了很多,她自己親身體會過的故事,讓我最為記憶猶新的就是:有一對老夫妻當年在這里工作過,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他們一塊攜手回到自己工作過的地方來參觀,他們是懷著當時工作的精神來參觀這個自己曾經(jīng)揮灑青春和汗水的地方,至今,他們的微信頭像都是工作地的名稱。老一輩的情懷,我們無法親身體驗,但是我們可以去感受,雖然現(xiàn)在我們沒有辦法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我們可以接好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讓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更加美好。
實踐團成員 柳妙珍:今天訪談了原子城221基地的負責人楊菊春姐姐,她為我們講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老一輩科學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一輩子默默無聞,隱姓埋名。是他們在我們的背上釘上了鋼釘,讓我們的脊梁從此不再彎曲,才有了我們?nèi)缃窈推蕉腋5纳。基地的負責人楊姐姐告訴我們,是老一輩的科學家們,做著枯燥乏味的工作,才換取了今天我們有意思的生活。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他們的艱苦斗爭和無私奉獻。最后基地負責人楊姐姐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勤奮學習,掌握一技之長,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國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此次訪談也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兩彈一星”精神,也更加深刻的體會了什么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向老一輩科學家們致敬!
實踐團成員 李旭棟:在采訪221地下指揮中心舊址的工作人員和一分廠的科研人員時,我深深被他們的敬業(yè)精神和無私奉獻所打動。他們不僅是技術的守護者,更是國家核工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在那片沉默的土地上,他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承載著國家的安全與希望。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他們講述了許多關于地下指揮中心的往事,每一個故事都透露出他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和對核事業(yè)無限的忠誠?蒲腥藛T們則分享了他們在技術攻關中的挑戰(zhàn)與突破,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shù)個日夜的辛勤與汗水。這次采訪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也讓我更加敬仰那些為國家的科技進步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將激勵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科技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實踐團成員的思想感悟,還有很多同學都感觸頗深。這是一場老黨員與青年大學生的對話,也是一次紅色精神的傳承。此次尋訪,團隊成員都備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輩共產(chǎn)黨員的錚錚鐵骨和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默默奉獻的精神,深刻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fā)力量”的真切含義。在新的歷史征程上,青年大學生們將從先輩手中接過旗幟,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擔當時代新責,繪就時代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