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早上7:00,材料工程學院“兩彈一星”薪火傳,“匠心鑄夢”正當時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海晏縣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舊址參觀學習。
參觀學習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了指揮中心地下載波室、配線室、通風室、指揮室、發(fā)電機房、配電室、指揮室、人工交換室和電報室8個部分,了解到這里不僅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郵政局后院,也是曾經(jīng)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是一個以通信支撐和保障為基礎的地下掩體,距離地表9.3米,其作用是為防止空襲而備用的指揮中心。團隊成員看著那一幅幅文字、一張張照片以及一個個不同功能的房間和出現(xiàn)在房間里模擬當時備戰(zhàn)指揮的蠟像,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的歲月,重溫了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完成核彈研制的艱辛進程?茖W家們在這里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用核武捍衛(wèi)了新中國的和平。在這里,讓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老一輩科學家們“愿得此生長報國”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巨大感召力。
主題朗誦
參觀完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舊址,實踐團成員柳妙珍、李旭棟、陳蕾三位同學開展了富有感情的主題朗誦《扎根的奉獻精神》,用誦讀來講述“221基地”那段不平凡的歷史。科學家們用鋼鐵般的意志,隱姓埋名、默默奉獻,亦無怨無悔,體現(xiàn)了他們對國家的無限忠誠,我們要永遠記住那些為科學獻身的人們,是他們用生命鑄就了國家的盾牌,用犧牲讓億萬的人民安居樂業(yè)。我們要感受那來自地下的力量,繼續(xù)推動我們的科技向著更高、更遠、更強的目標前進。

座談交流
實踐團成員與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的負責人進行交流,了解到地下指揮中心是原子城的核心部分,用純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主要負責通信聯(lián)絡保障和指揮職能。隨后基地負責人為實踐團成員講述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其中魏世杰的故事讓實踐團成員們印象深刻。他是我國“兩彈一星”研發(fā)的先驅之一,曾經(jīng)為了新中國的核武器研究隱姓埋名二十五年,他的兒子因為他和妻子的工作環(huán)境,導致兒子智力問題,之后他的妻子和女兒也患有精神疾病,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直面困難......聽完基地負責人講述的一個個故事,社會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胡老師、實踐團成員劉妙珍默默流下了眼淚。他們的故事是那么感人肺腑,一輩子默默無聞,隱姓埋名,是他們在我們的背上釘上了鋼釘,讓我們的脊梁從此不再彎曲。接著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說了一句話令實踐團成員們終身難忘,她回憶有一對夫妻帶著他們的小孩來到了指揮中心,小孩童言無忌地說:“這個地方一點意思都沒有”,基地負責人卻告訴小孩說:“確實沒意思,但曾經(jīng)就是因為那些艱苦奮斗的人們做著枯燥乏味的工作,才讓我們過上了今天有意思的生活”。
最后基地負責人告訴實踐團成員,要珍惜當下、勤奮學習、掌握一技之長,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國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共建基地
為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推進實踐育人工作,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與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舊址達成協(xié)議,舉行了共建社會實踐服務基地揭牌儀式。221基地負責人表示將大力支持社會實踐服務基地的建設,努力為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做好服務工作,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和了解到“兩彈一星”精神,更加深刻的體會什么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此次紅色工業(yè)研學活動搭建了大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平臺,為深入推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使同學們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實踐團成員也會在學習工作中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汲取砥礪前行力量,淬煉青年紅色匠心,立志技能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