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粥,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流行于廣東英德農村地區(qū)。擂茶粥作為一道具有濃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風味的非遺美食,其制作工藝精湛、口感豐富多樣、營養(yǎng)價值高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當地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為了傳承擂茶粥,廣東金融學院的同“粥”共濟隊根據黎溪鎮(zhèn)本地特色與實際需求,以宣傳本土擂茶粥為主題,助力黎溪鎮(zhèn)文化建設為目標,于近期前往黎溪鎮(zhèn)開展實踐活動。
1.匠心策劃,筑夢前行
同“粥”共濟隊通過深入認識和挖掘黎溪鎮(zhèn)本地擂茶粥特色,結合廣東金融學院紅色金融特色,精心制定了“1+2+3”實踐方向。其中,“1”是指一個擂茶粥主題;“2”是指采用“線上+線下”的兩種宣傳方法;“3”是指三個三實踐任務,分別是“三個重點”“三個精神”、“三個助力”。“三個重點”分別是重點培養(yǎng)本地青年對擂茶粥文化的興趣、重點加強村民對擂茶粥文化內涵的認識、重點推動擂茶粥文化走出去;“三個精神”分別是賡續(xù)二十大精神、發(fā)揚黨建精神、弘揚紅色金融精神;“三個助力”分別是助力黎溪鎮(zhèn)“N+項目”建設、助力文化傳承與保護、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突擊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科專業(yè)特長,通過巧方法、多渠道、新內容實現文化賦能黎溪“百千萬工程”。
2.實踐活動內容
老少同歡,粥茶傳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其核心在于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本地人的濃厚情感與責任感。為加深本地人對擂茶粥文化的熱愛和認同,廣東金融學院同“粥”共濟隊在團黎溪鎮(zhèn)委的支持下開展了“鄉(xiāng)民擂茶粥比賽”和“非遺擂茶粥文化進校園”活動,以此鼓動男女老少提高傳承意識。其中,“鄉(xiāng)民擂茶粥比賽”邀請各個年齡段的擂茶高手參賽,眾多群眾到現場觀摩。比賽現場,茶香飄飄,參賽者們將擂茶粥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非遺擂茶粥入校園”活動,在黎溪中學通過講授知識、放映電影、知識競賽、制作體驗等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對擂茶粥的興趣,精彩的課堂為黎溪鎮(zhèn)的孩子們種下了一顆熱愛擂茶粥文化的種子。
鏡采風華,味傳四方
活動期間,在團黎溪鎮(zhèn)委的幫助下,突擊隊以“采茶——擂茶——融景”為主線,以“民純俗厚、古韻悠長”為基調制作擂茶粥的宣傳視頻,充分利用黎溪鎮(zhèn)的山水好、人文美的優(yōu)勢,無畏烈日和工作難度、強度,接連多天趕赴茶園拍攝茶葉采摘和加工、進入村莊拍攝村民擂茶、深入景區(qū)將擂茶粥與景融合,以此制作具有鮮明特色的宣傳視頻。
茶粥融情,文創(chuàng)生輝
為弘揚和傳播黎溪鎮(zhèn)本土擂茶粥文化,突擊隊根據黎溪鎮(zhèn)擂茶粥文化元素,對接團黎溪鎮(zhèn)委,設計出一個融合了當地傳統文化圖案和現代設計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套裝,充分挖掘出本土擂茶粥的特色,創(chuàng)造具有黎溪文化韻味的產品,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進一步增強黎溪人對家鄉(xiāng)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茶粥傳情,敬老同行
在實踐活動期間,突擊隊了解到本地老人大多對擂茶粥有著濃厚的感情寄托,以及考慮到老人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于是主動聯系黎溪鎮(zhèn)政府共同開展“入戶慰問”活動,以“擂茶粥”為牽引,將“尊老愛幼”傳統美德貫穿始終,傾聽老人們講述擂茶粥的制作工藝和故事,讓溫馨與歡樂排解老人的孤獨,用情感共鳴為主要方法關愛弱勢群體,奮力當好新時代奉獻精神的傳承者。
3.總結展望
歷經多天,在黎溪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廣東金融學院“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同“粥”共濟實踐團完成了基本任務,累計拍攝5000多張照片,600多分鐘的視頻,后續(xù)將把文稿、推文、宣傳視頻等成果發(fā)布在相關媒體平臺上,形成以點連線、以線成面的推廣效果,助力黎溪鎮(zhèn)本土擂茶粥文化的宣傳。展望未來,突擊隊將以此為新起點,繼續(xù)發(fā)揚攻堅克難精神,將課堂所學融入地方發(fā)